|
|
資料編號: | HK-961 |
---|---|
中文名稱: | 草海桐 |
學名: | Scaevola sericea [找同屬植物] | [完整學名] |
異名: | Scaevola taccada |
英文名稱: | Beach Naupaka |
植物科名: (APG新系統) | GOODENIACEAE草海桐科 [找同科植物] |
標室舊系統 | GOODENIACEAE草海桐科[找同科] |
生長習性: | 常綠灌木 |
原生/外來: | 香港原生植物 |
圖片花色: | white |
發現開花: | June_Sept |
生長環境: | 海岸植物 |
特別特徵: | 常見植物 |
圖片果色: | white |
資料更新: | 20240928 11:24:51 am |
備註: GBIF: Scaevola sericea is syn of Scaevola taccada Scaevola taccada (深圳植物誌學名) 深圳植物誌: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高2-4m,最高可達7m。莖直立或鋪散,有時下部平臥並生根;分枝直徑0.5-1cm,中空,通常無毛,但在葉腋內有一叢密的白色髕毛。葉螺旋狀著生,大部分集生於分枝的上部;葉柄甚短或幾不明顯;葉片匙形、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,長10-20cm,寬3.5-6cm,兩面無毛,基部楔形,邊緣全緣,先端圓,側脈每邊8-10條,不明顯。 花序為二歧聚繖花序,腋生,明顯短於葉,長2-3cm,具少數疏生的花;花序梗長1-2cm,與花序的分枝、苞片外面、花梗和花萼的外面均疏被長柔毛;苞片披針形,長4-6mm,腋內具一叢密的白色髕毛;小苞片與苞片同形,但略小,長2-3mm;花梗長6-9mm ,與花萼之間有關節;花萼筒狀,長6-7mm,裂片披針形,長3-3.5mm;花冠白色,長2.2-2.4cm,花冠筒細長,長1.3-1.5cm,後方一側開裂至近基部,外側無毛,內面密被白色長柔毛,簷部開展,單唇形,裂片偏向前方一側,狹橢圓形,長8-9mm,兩側邊緣在下部1/3以上具寬的膜質翅,翅的邊緣疏被長柔毛;雄蕊略長於花冠筒,花絲與花冠筒分離,花藥在花蕾期靠合,圍繞花柱上部,與集粉杯下部粘連成一筒狀,開花後分離,藥隔伸出藥室之外,呈片狀。核果白色,卵球形,直徑0.8-1cm,無毛,有2條縱溝,將果分為2瓣,每瓣有4條棱,2室,每室有1種子。花期:4-12月。果期:4-12月。 分佈:台灣、福建、廣東、香港、海南及廣西。日本(南部)、巴基斯坦、印度、斯里蘭卡、泰國、緬甸、越南、菲律賓、馬來西亞、印尼、巴布亞紐幾內亞、澳洲、印度洋島嶼、太平洋島嶼、馬達加斯加及非洲東部。 | |
如資料有任何錯誤,歡迎聯絡本會. info@hkcww.org | |